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肌病做B超能查出吗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病做B超能查出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病通过B超一般能查出,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心肌病的诊断方式主要有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心电图、心肌活检、血液检查等。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肌病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室壁运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扩张型心肌病可见心室腔扩大、收缩功能减退;肥厚型心肌病可观察到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限制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受限。该检查无辐射、可重复操作,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微小病变可能漏诊。

2、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能提供更精准的心肌组织特征信息,可鉴别心肌纤维化、脂肪浸润等病理改变。对于超声心动图难以明确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该检查可通过显示右室心肌被脂肪替代的特征性改变辅助诊断。但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不适用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

3、心电图

心电图可发现心肌病相关的心律失常和传导异常。肥厚型心肌病常出现深而窄的Q波、ST-T改变;扩张型心肌病多表现为束支传导阻滞、房颤等。虽然不能直接确诊心肌病,但能提示心肌电活动异常,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

4、心肌活检

心肌活检通过获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某些特定类型心肌病的金标准。对于心脏淀粉样变性、结节病等浸润性心肌病,活检可见特征性物质沉积。但属于有创操作,存在穿刺并发症风险,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

5、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辅助判断心肌病病因及并发症。脑钠肽水平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肌钙蛋白异常反映心肌损伤;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遗传性心肌病相关突变。虽然不能直接显示心脏结构变化,但能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确诊心肌病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多项检查结果。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控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若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复查,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建议每3-6个月进行心功能评估,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心脏移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病要装心脏起搏器

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疾病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伴晕厥、长QT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时,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维持正常心率。常用药物包括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托品注射液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其中二度Ⅱ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临时提升心率,但永久性解决方案仍需起搏器植入。

3、心动过缓伴晕厥

心动过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是起搏器植入的重要指征。这类患者心率常低于40次/分,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前驱症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捕捉发作时的心电变化。药物治疗如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可短期使用,但长期治疗依赖起搏器。

4、长QT综合征

长QT综合征患者QT间期延长,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心脏骤停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是基础治疗药物,但部分患者仍需器械治疗。

5、慢性心力衰竭

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可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改善心功能。这类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在优化药物治疗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基础上,CRT起搏器可显著改善预后。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检查设备工作状态,避免强磁场环境,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起搏器移位,监测脉搏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心脏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