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与羊接触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Q热、炭疽、羊痘等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1、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接触病羊分泌物或食用未灭菌乳制品可感染,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痛,需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
2、Q热贝纳柯克斯体通过羊粪尿粉尘传播,症状类似流感但可能引发心内膜炎,可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控制感染。
3、炭疽接触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或土壤导致皮肤炭疽,特征为无痛焦痂,需早期静脉注射青霉素G或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羊痘羊痘病毒感染引起皮肤脓疱,罕见人际传播但免疫低下者需隔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可用西多福韦抗病毒。
接触羊群后出现发热皮疹应及时就医,农牧从业者应穿戴防护装备并定期给牲畜接种疫苗,生鲜羊奶须煮沸后饮用。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非所有暴露后都必须接种,是否需要注射主要取决于暴露等级、伤口深度以及是否接种过狂犬疫苗。
1、暴露等级评估一级暴露(完整皮肤接触)无须注射;二级暴露(轻微破损无出血)需结合疫苗情况;三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必须联合免疫球蛋白与疫苗。
2、伤口深度影响头面部、颈部等神经丰富区域的深部伤口,或动物唾液直接接触黏膜时,免疫球蛋白能快速中和病毒,降低发病风险。
3、疫苗接种史已完成全程狂犬疫苗接种者再次暴露时,仅需加强疫苗;未接种或接种不全者,三级暴露需补充免疫球蛋白。
4、特殊人群考量免疫功能低下者即使二级暴露也可能需要免疫球蛋白,儿童严重暴露应按体重足量注射,具体需由医生综合评估。
暴露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尽快到犬伤门诊规范处置,医生会根据WHO标准制定个体化免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