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诊断主要包括引流不畅、感染风险、疼痛不适、引流管脱出、气胸复发等。需通过规范操作和动态评估预防并发症。
1、引流不畅
引流不畅可能与血块或纤维蛋白堵塞管道有关,表现为引流液突然减少或停止。护理需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水封瓶液面波动。若发生堵塞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禁止高压推注。每日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浑浊或脓性液体提示感染可能。
2、感染风险
感染风险与伤口污染或逆行感染相关,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护理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更换敷料并消毒穿刺口。水封瓶应低于胸腔60厘米避免逆流,瓶内液体每日更换。出现感染征象时需留取引流液培养,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
3、疼痛不适
疼痛不适多因引流管摩擦胸膜引起,表现为深呼吸或体位变动时加重。护理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减轻牵拉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固定引流管,避免剧烈晃动加重疼痛。
4、引流管脱出
引流管脱出与固定不牢或患者躁动有关,表现为管道移位或完全脱出。护理需用缝线加胶布双重固定,转运时夹闭管道。对躁动患者使用约束带保护,一旦脱出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配合医生重新置管。
5、气胸复发
气胸复发可能与肺持续漏气或拔管过早相关,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护理需持续观察气泡逸出情况,气泡消失24小时后方可考虑拔管。拔管后需拍摄胸片确认肺复张,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屏气。
护理期间需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促进肺复张。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胸片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