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血液样本在冰箱冷藏条件下通常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实际存活时间受到温度、湿度、病毒载量、保存容器密封性等因素影响。
4℃冰箱冷藏环境可延长病毒存活时间,但病毒活性会随冷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冷冻条件下病毒可存活更久但传染性显著下降。
高病毒载量的血液样本中病毒存活时间相对较长,低病毒载量样本中病毒可能更快失活。
干燥环境会加速病毒灭活,密闭湿润环境有利于维持病毒活性,未干燥的血液样本病毒存活时间更长。
密封容器可减少病毒暴露于外界环境,开放容器中的病毒会因接触空气和温度波动更快失去传染性。
接触疑似污染血液时应立即用消毒剂处理,艾滋病病毒对75%酒精、含氯消毒剂敏感,日常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可通过暴露后阻断、紧急检测、专业咨询和定期随访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暴露后阻断需在72小时内启动,越早效果越好。
立即服用阻断药物组合,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连续使用28天。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感染概率达80%以上。
暴露后第4周、第12周需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后检测结果阴性可排除感染。期间避免发生高危行为。
前往定点医院感染科或疾控中心获取专业指导,医生将评估暴露风险等级并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完成阻断治疗后仍需每3个月复查,监测免疫功能。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症状须及时就医。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保持冷静,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过度恐慌但须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