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小孩黄疸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等方式治疗。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建议家长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便,无须特殊治疗。
2、母乳性黄疸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表现为黄疸持续超过3周。家长需暂停母乳喂养3天观察黄疸变化,必要时配合医生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3、新生儿溶血病可能与母婴血型不合有关,表现为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进展迅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严重时采用丙种球蛋白或换血疗法,常用药物包括白蛋白注射液。
4、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常伴陶土色大便和肝脾肿大。需在生后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术后需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延误治疗可能需肝移植。
家长应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奶量摄入,避免阳光直射眼睛的情况下可适当晒太阳,若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新生儿腹部膨隆发硬可能由生理性腹胀、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肠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药物干预或医疗处理等方式缓解。
1. 生理性腹胀: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弱,肠道发育不完善易积气,表现为腹部柔软无压痛。建议家长每日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哺乳后竖抱拍嗝帮助排气。
2. 喂养不当:奶嘴孔过大或喂养姿势错误导致吞入过量空气,可能伴随吐奶。家长需采用正确衔乳姿势,选择合适流速奶嘴,喂奶后保持45度角拍背10分钟。
3. 乳糖不耐受:肠道乳糖酶缺乏导致发酵产气,常伴腹泻、哭闹。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补充剂或更换无乳糖配方奶,药物可选乳糖酶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
4. 肠梗阻:可能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有关,表现为呕吐胆汁样物、排便停止。需立即就医,通过腹部超声或造影检查确诊,严重者需行肠造瘘术或根治手术。
日常注意记录排便次数与性状,避免过度包裹束缚腹部,若出现拒食、发热或持续哭闹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