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 胸腔积液

胸水的PH值和葡萄糖有什么意义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胸水的PH值和葡萄糖有什么意义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胸水的pH值和葡萄糖水平对判断胸腔积液性质有重要临床意义,pH值降低或葡萄糖减少可能提示感染、恶性肿瘤或风湿性疾病等病理状态。

胸水pH值正常范围为7.40-7.50,低于7.30时需警惕细菌性胸膜炎或食管破裂。细菌代谢产酸会导致pH下降,这类患者胸水常呈浑浊状,伴有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结核性胸膜炎pH值多维持在7.30-7.40,而类风湿性胸腔积液pH值可能低于7.00。恶性肿瘤所致胸水pH值通常高于7.30,但当肿瘤广泛胸膜转移时可低于7.20。

胸水葡萄糖水平与血糖比值小于0.5时具有诊断价值。细菌性胸膜炎因白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其浓度常低于40mg/dL。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胸水葡萄糖可低至10mg/dL以下,且对补充葡萄糖无反应。恶性肿瘤胸水葡萄糖水平多为30-60mg/dL,而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漏出液葡萄糖含量与血糖基本一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胸水葡萄糖水平通常正常,这是与类风湿性胸腔积液的重要鉴别点。

临床检测胸水生化指标时需同步采集动脉血气及血糖作为参照。对于pH值低于7.20或葡萄糖显著降低的胸腔积液,建议完善胸膜活检、病原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病因。日常护理中应注意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及呼吸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胸腔压迫症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术后如何排出少量胸水?

术后少量胸水可通过体位引流、呼吸训练、药物辅助、物理治疗及营养支持等方式促进排出。术后胸水通常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或淋巴回流受阻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1、体位引流

术后早期采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有助于胸水向低位聚集,通过重力作用促进排出。每日保持2-3次体位调整,每次维持20-30分钟,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需注意监测心率与血氧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

2、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可增加胸腔负压,加速胸水吸收。每日练习3-4组深呼吸,每组10-15次,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缓慢缩唇吐气。咳嗽训练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伤口裂开。

3、药物辅助

呋塞米片可减少液体潴留,螺内酯片调节电解质平衡,氨溴索口服液促进痰液稀释。药物使用须严格遵医嘱,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禁止自行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利尿剂。

4、物理治疗

超短波治疗通过热效应改善局部循环,促进胸水吸收;低频脉冲电刺激可增强膈肌收缩力。每日治疗1次,每次15-20分钟,皮肤破损或出血倾向者禁用。治疗前后需评估生命体征。

5、营养支持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帮助血浆胶体渗透压恢复,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可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合并低蛋白血症时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

术后胸水患者应每日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胸水量与性状变化。适当进行床边活动改善肺功能,但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胸痛或气促加重,需立即复查胸部影像。恢复期保持环境空气流通,定期随访至胸水完全吸收。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