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乙肝带菌者怀孕时应注意母婴阻断、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传染风险、合理用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需通过规范干预降低胎儿感染概率。
1、母婴阻断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降低病毒载量,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完成三针疫苗接种程序。
2、肝功能监测每1-2个月检查肝功能与HBV-DNA载量,若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或病毒载量超过一定数值,需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等妊娠B级抗病毒药物。
3、传染防护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分娩后婴儿用品须单独消毒处理,母乳喂养时需确认母亲乳头无破损出血。
4、用药安全妊娠期间禁用干扰素等致畸药物,必须用药时应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妊娠安全性明确的抗病毒药物,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时机与疗程。
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科与感染科联合随访,分娩后新生儿需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及抗体检测。
怀孕期间同房通常不会再次怀孕。怀孕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会抑制排卵,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双重妊娠。
1、激素抑制排卵妊娠期高水平的孕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停止排卵,这是防止再次受孕的主要生理机制。
2、宫颈粘液变化孕期宫颈粘液变得稠厚形成粘液栓,阻碍精子通过宫颈进入子宫,进一步降低受孕概率。
3、子宫环境改变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发生蜕膜化改变,不再具备接受新受精卵着床的条件。
4、罕见双重妊娠在排卵周期异常等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异期复孕现象,但发生概率极低,需要超声检查确诊。
建议孕期同房注意体位安全,如有异常出血或腹痛应及时就医检查,定期产检可帮助监测妊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