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不包括哪些症状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不包括哪些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耳闷、听力下降和耳鸣,但不会出现耳痛、发热或耳道流脓等症状。治疗上可通过药物、手术或物理疗法缓解症状。
1、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核心症状是耳闷、听力下降和耳鸣。耳闷感通常表现为耳朵内有堵塞感,听力下降多为轻度至中度,耳鸣则可能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嗡嗡声。这些症状通常与中耳腔内积液有关,积液导致鼓膜振动受限,从而影响听力。
2、分泌性中耳炎不包括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不会出现耳痛、发热或耳道流脓等症状。耳痛和发热通常与急性中耳炎相关,而耳道流脓则多见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其他类型的中耳疾病或并发症。
3、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首选,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黏液溶解剂(如氨溴索)和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这些药物可减轻鼻腔和咽鼓管的炎症,促进积液排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包括鼓膜置管术、腺样体切除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置管术通过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帮助中耳积液排出;腺样体切除术适用于腺样体肥大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则通过扩张咽鼓管改善通气功能。
物理疗法如咽鼓管吹张法和鼻腔冲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咽鼓管吹张法通过增加咽鼓管压力促进积液排出,鼻腔冲洗则可清除鼻腔分泌物,改善通气。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以耳闷、听力下降和耳鸣为主,不会出现耳痛、发热或耳道流脓。治疗上可通过药物、手术或物理疗法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外耳道炎症怎么治疗

外耳道炎症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外伤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外耳道,清除分泌物和痂皮。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

2、外用药物

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真菌作用。

3、口服药物

严重感染时可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曲康唑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控制全身感染症状。

4、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外耳道炎或合并脓肿形成,可能需要进行外耳道清创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

治疗期间应避免掏耳、游泳等可能加重炎症的行为,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