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吃水母中毒可通过催吐、洗胃、药物治疗、补液治疗、血液净化等方式处理。水母中毒通常由水母毒素刺激胃肠黏膜、过敏反应、神经毒性、溶血反应、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催吐
误食水母后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部诱发呕吐,但意识不清或抽搐者禁用。若呕吐物带血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儿童需由家长操作并注意保持侧卧位避免误吸。
2、洗胃
医院会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洗胃清除胃内残留毒素。适用于中毒6小时内未出现呕血的患者,操作时需监测心率血压。洗胃后可注入活性炭混悬液吸附毒素,但肠梗阻患者禁用该措施。
3、药物治疗
针对过敏反应可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抗休克,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神经毒性症状需用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溶血患者需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补液治疗
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尿量减少时需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补液速度需根据心肺功能调整,老年患者需警惕肺水肿风险。持续监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变化。
5、血液净化
严重中毒出现急性肾衰竭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水母毒素,但需凝血功能评估后实施。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水母中毒后24小时内需禁食减轻胃肠负担,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质。避免食用海鲜类发物,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保护胃黏膜。中毒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心悸或肌肉疼痛需卧床休息。接触水母时需穿戴防护手套,切勿随意食用不明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