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儿童烫伤后的处置方法主要有冷水冲洗、消毒处理、涂抹药膏、保护创面、及时就医等。烫伤通常由高温液体、蒸汽、火焰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红肿、水疱、疼痛等症状。
儿童烫伤后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水温控制在15-25摄氏度为宜。冷水冲洗有助于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损伤程度,缓解疼痛感。冲洗时水流不宜过急,避免直接冲击水疱部位。若烫伤面积较大或部位特殊如面部,可改用干净湿毛巾冷敷。
冲洗后用碘伏溶液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清除表面污染物。消毒时不可撕扯表皮或戳破水疱,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小面积浅二度烫伤,可局部喷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修复。消毒操作前家长需洗净双手,使用无菌棉签进行处理。
清洁后可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或湿润烧伤膏等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乳膏具有抗菌作用,适用于预防创面感染。湿润烧伤膏能形成保护膜,减轻疼痛并促进愈合。涂抹药膏时需覆盖全部创面,厚度约1-2毫米,每日换药1-2次。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涂抹药物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避免使用棉花等易粘连材料。包扎应松紧适度,既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宜过松导致敷料脱落。对于关节部位的烫伤,可用弹力网套固定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若敷料被渗液浸透需及时更换。
出现三度烫伤、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面部会阴等特殊部位烫伤时,应立即送医治疗。深度烫伤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术、植皮手术等专业处理。就医途中可继续用清洁湿纱布冷敷,但不要自行涂抹酱油、牙膏等物质。医疗机构会根据烫伤程度采用磺胺嘧啶银霜联合红外线治疗等综合方案。
儿童烫伤后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慌乱中采用错误的处置方法。恢复期间应保证营养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的供给,有助于创面修复。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患儿因瘙痒抓挠创面。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发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复诊。日常生活中应将热水瓶、电热器等危险物品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预防烫伤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