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儿童反复咳嗽可能由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哮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环境调节、抗过敏治疗、抑酸药物、吸入激素等方式干预。
1、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气道炎症,表现为咳嗽伴鼻塞发热。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小儿止咳糖浆、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
2、过敏反应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刺激引发过敏性咳嗽,特征为夜间干咳无痰。建议家长每周高温清洗床品,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西替利嗪滴剂。
3、胃食管反流胃酸刺激咽喉引发进食后呛咳,可能伴随反酸打嗝。家长应少量多餐喂养,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颗粒、多潘立酮混悬液。
4、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喘息样咳嗽,运动后加重。须规范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液、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溶液,家长需定期记录发作情况。
避免接触二手烟及冷空气刺激,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儿科就诊,长期咳嗽需完善肺功能等专项检查。
心内膜垫缺损可通过日常监测、预防感染、合理喂养、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心内膜垫缺损属于先天性心脏病,护理需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调整。
1、日常监测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呼吸频率、心率及口唇颜色,发现呼吸急促或紫绀加重时立即就医。使用经皮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2、预防感染家长需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场所,按时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咳嗽时及时检查,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消毒。
3、合理喂养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配方奶。母乳喂养时母亲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喂养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防止返流呛咳。
4、定期复查严格遵医嘱进行心脏超声随访,观察缺损进展。术后患儿需按时服用强心利尿药物,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每3个月评估生长发育曲线。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荷。术后恢复期可进行被动肢体活动,逐步过渡到适度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