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少尿不一定是肾衰竭的表现,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常见原因有脱水、药物影响、尿路梗阻、急性肾损伤等。肾衰竭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水肿、乏力、恶心等,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生理性少尿多见于水分摄入不足或大量出汗导致的血容量减少,及时补充水分后尿量可恢复正常。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暂时减少尿量,调整用药后症状缓解。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尿路梗阻会导致排尿困难,解除梗阻后尿量恢复。急性肾损伤早期可能出现少尿,但需通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确诊。
肾衰竭引起的少尿往往伴随肾功能持续恶化,可能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压升高等全身症状。慢性肾脏病患者尿量减少通常进展缓慢,而急性肾衰竭可能突发少尿或无尿。心功能不全、肝硬化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肾灌注不足引发少尿,需与原发肾脏疾病鉴别。
出现少尿时应记录每日出入量,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限制水分摄入需遵医嘱。观察是否伴有发热、腰痛、血尿等症状,及时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及泌尿系统超声。避免自行使用利尿药物,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液体管理,必要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