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空洞型肺结核传染性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空洞型肺结核传染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郭朝阳
郭朝阳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空洞型肺结核具有较强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高低与痰菌阳性程度、空洞大小、咳嗽频率等因素有关。

1、痰菌阳性程度

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患者传染性最强,每毫升痰液中含菌量超过10万时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需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

2、空洞病变特征

肺部空洞直径超过2厘米时,病灶与支气管相通形成开放性空洞,排菌量增大,传染期可持续2-4周。

3、咳嗽症状强度

剧烈咳嗽会产生大量含菌气溶胶,未佩戴口罩情况下1米内密切接触者感染概率较高,建议患者咳嗽时遮掩口鼻。

4、免疫状态差异

糖尿病、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触后更易被传染,需加强防护并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确诊患者应单独居住通风房间,密切接触者须进行预防性检查,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服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子有寄生虫会有什么症状

脑子有寄生虫感染可能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或死亡。

1、头痛

寄生虫侵入脑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刺激脑膜或占位效应导致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可伴随恶心呕吐。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严重时需手术切除病灶。

2、癫痫发作

寄生虫代谢产物或虫体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异常放电,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抽搐。需通过脑电图和影像学确诊,使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3、精神异常

寄生虫影响额颞叶功能可能导致幻觉、躁狂或抑郁,需与精神疾病鉴别。治疗需联合驱虫药奥硝唑和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同时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

4、发热

虫体移行期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出现中低度发热,可能伴随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需完善脑脊液检查,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配合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生食淡水鱼虾等可能含寄生虫的食物,疫区旅行后需进行寄生虫筛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