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肠息肉摘除后一般1-3天可逐步恢复饮食,具体时间受息肉大小、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及个人体质影响。
1、息肉大小:较小息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通常24小时后可尝试流质饮食;较大息肉或广基息肉需延长禁食时间。
2、手术方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恢复较快,1-2天可过渡到软食;若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需严格遵医嘱延长流质饮食时间。
3、恢复情况:无腹痛、出血等并发症时可按计划恢复饮食;出现发热或便血需暂停进食并及时就医。
4、个人体质:胃肠功能较弱者需更谨慎,从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开始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术后初期应避免辛辣刺激、粗纤维及高脂食物,2周内禁止饮酒,恢复期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并定期复查。
宝宝一阵一阵肚子疼可能是肠痉挛、消化不良、肠道感染或肠套叠引起,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可能伴随哭闹、拒食等症状。
1、肠痉挛:肠痉挛可能与腹部受凉、饮食不当有关,表现为突发性绞痛。家长需用温热毛巾敷宝宝腹部,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消旋山莨菪碱片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2、消化不良:过度喂养或食物不耐受可能导致腹胀腹痛。建议家长减少单次喂食量,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蠕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胰酶肠溶胶囊、乳酸菌素片或健胃消食口服液。
3、肠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阵发性腹痛伴腹泻发热。家长需及时补充补液盐防止脱水,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或头孢克肟颗粒。
4、肠套叠:婴幼儿肠道异常蠕动可能导致果酱样便及呕吐。该情况属于急症,家长须立即就医,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治疗。
注意观察宝宝疼痛频率与伴随症状,避免自行用药,持续哭闹或呕吐需急诊处理,日常喂养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