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血压偏高不一定算高血压,需结合具体测量值和临床评估判断。高血压的诊断需在不同日多次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或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确诊。血压偏高可能是暂时性波动,也可能提示高血压前期状态。
血压偏高常见于情绪紧张、剧烈运动后、过量摄入咖啡因或盐分等生理性因素。这类情况通常无需药物干预,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若血压持续处于正常高值范围(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5-89毫米汞柱),则属于高血压前期,需加强监测并预防进展。
若多次测量血压达到高血压标准(≥140/90毫米汞柱),或伴随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则需考虑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肥胖、高钠饮食等因素相关,继发性高血压可能由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此时需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肾上腺CT等检查明确病因。
建议血压偏高者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血压,避免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饮食上增加芹菜、菠菜等富钾蔬菜摄入,减少腌制食品。若确诊高血压,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定期复查心肾功能。初次发现血压异常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