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小儿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观察症状、预防脱水等方式护理。该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建议家长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改为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稀释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刺激胃肠黏膜。
2、补充水分家长需每10-15分钟给予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注意观察尿量是否恢复正常,警惕脱水引起的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
3、观察症状记录呕吐和腹泻次数,测量体温,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轮状病毒感染或细菌性痢疾等严重情况。
4、预防脱水使用标准口服补液溶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保护肠黏膜,但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
护理期间保持患儿手部清洁,对呕吐物及排泄物及时消毒,恢复期逐步添加香蕉、米粥等低渣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饮食2-3周。
小孩不拉大便好几天可能由饮食不当、水分不足、肠道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孩子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或过量摄入低渣食物会导致便秘。家长需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精制米面,可适量食用西梅泥或火龙果促进排便。
2、水分不足液体摄入不足会使粪便干硬难以排出。建议家长每日保证孩子饮水量,母乳喂养婴儿需按需哺乳,幼儿可饮用温开水或稀释果汁。
3、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排便反射未建立有关,表现为腹胀、排便费力。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乳果糖口服溶液或开塞露帮助排便。
4、先天性巨结肠由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常见新生儿期排便延迟伴呕吐。需就医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确诊,轻症可用生理盐水灌肠,重症需手术治疗。
若调整饮食3天后仍未排便,或出现呕吐、血便等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儿科或消化科就诊,避免自行长期使用缓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