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慢性胰腺炎可能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高钙血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酒、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长期酗酒酒精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导致胰液分泌异常和纤维化。治疗需严格戒酒,疼痛发作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加巴喷丁等镇痛药物。
2、胆道疾病胆结石或胆管狭窄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可能伴随黄疸和脂肪泻,需行内镜下取石或胆管支架置入,药物可选熊去氧胆酸、胰酶肠溶胶囊、奥曲肽。
3、遗传因素CFTR或SPINK1基因突变引发胰腺自消化。早期表现为反复腹痛,建议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胰酶替代为主,如胰酶肠溶胶囊、米曲菌胰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
4、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导致钙沉积阻塞胰管。可能伴肾结石和骨痛,需治疗原发病,药物包括降钙素、双膦酸盐、西那卡塞。
日常需低脂饮食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急性发作期禁食期间建议静脉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胰腺功能和影像学变化。
慢性胃炎多数情况下可以彻底治愈,具体效果与病因分型、治疗依从性、生活习惯调整等因素有关。
1、病因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通过规范杀菌治疗可根治,需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等药物;自身免疫性胃炎目前无法根治,但可通过补充维生素B12控制症状。
2、治疗周期急性发作期治疗需2-4周,慢性炎症完全修复可能需要3-6个月,伴有肠化生等病变时需延长至1年以上。
3、复发预防治愈后仍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反复发作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等不可逆病变。
4、随访监测建议治愈后每年进行胃镜复查,伴有异型增生者需缩短至3-6个月随访,及时发现癌前病变。
日常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配合适量散步帮助胃肠蠕动,避免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