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手掌发红是肝部有问题?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掌发红是肝部有问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手掌发红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掌发红通常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部位皮肤发红,按压后褪色,松开后恢复,医学上称为肝掌。肝掌可能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有关,也可能由妊娠、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明确诊断。

1. 肝脏疾病

手掌发红常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肝脏功能受损时,雌激素代谢异常,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肝掌。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肝硬化患者需进行保肝治疗,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2. 妊娠因素

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现手掌发红,这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肝掌属于生理性改变,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手掌发红会逐渐消退。妊娠期需定期产检,监测肝功能,如出现皮肤黄染、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3.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手掌发红,这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有关。患者常伴有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物,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代谢亢进,可能出现手掌发红、多汗等症状。患者常伴有心悸、体重下降、易怒等表现。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必要时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日常需低碘饮食,避免摄入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5. 其他因素

长期饮酒、某些药物如避孕药也可能引起手掌发红。酒精性肝病患者需戒酒,进行保肝治疗。药物引起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手掌发红还可能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综合判断。

发现手掌发红应避免自行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肝功能、肝炎病毒检测、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发黄、腹痛、关节痛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饮酒,合理用药,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如有肝脏疾病需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炎要怎么处理好

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胰管梗阻、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胰腺炎发作初期需严格禁食,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可缓解腹胀呕吐,降低胰管内压力。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机体代谢需求。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2、静脉补液

大量静脉补液可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推荐使用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补液量需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每日可达3000-5000毫升。严重病例可能需输注血浆或白蛋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补液治疗需持续至肠功能恢复。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乌司他丁注射液拮抗炎症反应。疼痛剧烈时可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加重Oddi括约肌痉挛。合并感染时需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4、内镜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可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可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压力。治疗时机建议在发病后24-72小时内进行,可显著改善预后。术后需监测血淀粉酶及腹部体征变化。

5、手术治疗

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需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假性囊肿压迫症状明显时可选择囊肿空肠吻合术。手术时机需根据增强CT显示的坏死范围及感染证据综合判断。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胰腺炎恢复期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可食用清蒸鱼、鸡胸肉等易消化食物。康复后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或CT,监测胰腺形态变化。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