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手掌发红是肝部有问题?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掌发红是肝部有问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手掌发红可能与肝脏疾病有关,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掌发红通常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部位皮肤发红,按压后褪色,松开后恢复,医学上称为肝掌。肝掌可能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有关,也可能由妊娠、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明确诊断。

1. 肝脏疾病

手掌发红常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肝脏功能受损时,雌激素代谢异常,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肝掌。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肝硬化患者需进行保肝治疗,必要时考虑肝移植。

2. 妊娠因素

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现手掌发红,这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肝掌属于生理性改变,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手掌发红会逐渐消退。妊娠期需定期产检,监测肝功能,如出现皮肤黄染、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3.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手掌发红,这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有关。患者常伴有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物,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代谢亢进,可能出现手掌发红、多汗等症状。患者常伴有心悸、体重下降、易怒等表现。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必要时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日常需低碘饮食,避免摄入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5. 其他因素

长期饮酒、某些药物如避孕药也可能引起手掌发红。酒精性肝病患者需戒酒,进行保肝治疗。药物引起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手掌发红还可能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综合判断。

发现手掌发红应避免自行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肝功能、肝炎病毒检测、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发黄、腹痛、关节痛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饮酒,合理用药,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如有肝脏疾病需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囊炎为什么每次下午发作

胆囊炎下午发作可能与胆汁分泌节律、饮食刺激、体位改变等因素有关。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胆汁分泌节律

人体胆汁分泌存在昼夜节律,下午时段胆汁分泌相对旺盛。胆囊收缩素在餐后分泌增加,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若存在胆囊炎症或结石,胆汁排出受阻,可能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可通过低脂饮食、规律进食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

2、饮食刺激

午餐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强烈收缩。高脂饮食需要更多胆汁参与消化,加重胆囊负担。胆囊炎患者对脂肪耐受性差,下午发作可能与午餐饮食不当有关。建议选择清蒸鱼、炖煮蔬菜等低脂食物,避免油炸食品。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

3、体位改变

下午活动量增加可能导致体位频繁变化。站立或坐姿改变会使胆囊位置移动,若存在结石可能卡顿在颈部引发绞痛。这种情况建议发作时保持右侧卧位休息,使用热敷缓解疼痛。

4、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胆囊炎常见病因,结石可能随体位变化在下午发生移位,阻塞胆囊管引发胆绞痛。这种情况通常伴有右上腹剧烈疼痛、肩背部放射痛。确诊后需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药物可选择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

5、慢性炎症

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壁增厚、收缩功能下降。下午消化需求增加时,胆囊无法有效排空胆汁,导致胀痛。这种情况需要长期管理,可服用胆舒胶囊改善症状,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胆囊。

胆囊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每日可分5-6餐少量进食,选择蒸煮等清淡烹饪方式。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消化,但发作期需卧床休息。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