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胰管梗阻、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胰腺炎发作初期需严格禁食,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可缓解腹胀呕吐,降低胰管内压力。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机体代谢需求。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2、静脉补液
大量静脉补液可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推荐使用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补液量需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每日可达3000-5000毫升。严重病例可能需输注血浆或白蛋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补液治疗需持续至肠功能恢复。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乌司他丁注射液拮抗炎症反应。疼痛剧烈时可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加重Oddi括约肌痉挛。合并感染时需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4、内镜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可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可解除胆道梗阻,降低胰管压力。治疗时机建议在发病后24-72小时内进行,可显著改善预后。术后需监测血淀粉酶及腹部体征变化。
5、手术治疗
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需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假性囊肿压迫症状明显时可选择囊肿空肠吻合术。手术时机需根据增强CT显示的坏死范围及感染证据综合判断。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胰腺炎恢复期需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可食用清蒸鱼、鸡胸肉等易消化食物。康复后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或CT,监测胰腺形态变化。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诊。
胰腺癌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可通过保湿护理、药物干预、病因治疗、心理疏导、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皮肤瘙痒可能与胆汁淤积、药物副作用、皮肤干燥、神经压迫、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
1、保湿护理
每日使用无刺激保湿乳液涂抹瘙痒部位,选择含神经酰胺或尿素的医学护肤品。避免抓挠皮肤,洗澡水温控制在40℃以下,减少碱性沐浴露使用频率。贴身衣物选用纯棉材质,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可减轻干燥性瘙痒。
2、药物干预
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抗组胺止痒,胆汁淤积者可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红素代谢。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神经性瘙痒,严重者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需注意抗过敏药物可能加重便秘等不良反应。
3、病因治疗
肿瘤压迫胆管引起的瘙痒需通过胆道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合并感染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炎症。化疗药物导致的皮肤反应可调整用药方案,配合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减轻过敏症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
4、心理疏导
慢性瘙痒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心理压力。家属应协助记录瘙痒发作规律,避免患者因情绪波动过度抓挠。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瘙痒-抓挠恶性循环,必要时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
5、中医调理
湿热型瘙痒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血虚风燥者服用当归饮子配合针灸治疗。穴位选取曲池、血海等止痒要穴,耳穴贴压选取神门、皮质下等部位。中药熏蒸选用苦参、地肤子等煎液,但皮肤破溃时禁用。
胰腺癌患者皮肤瘙痒护理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效果最佳,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伤。记录瘙痒日记包括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复诊时提供医生参考。若出现皮肤溃烂、发热或黄疸加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