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异物卡喉咙自救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异物卡喉咙自救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异物卡喉咙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咳嗽排出、拍背法、手指清除、就医处理等方式自救。异物卡喉通常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儿童误吞、假牙松动、喉部疾病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成人或儿童。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握拳抵住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儿童需采用跪姿操作,婴儿则改为拍背压胸法。操作时注意避免压迫胸骨下端以免造成损伤。

2、咳嗽排出

当患者能自主呼吸且意识清醒时,鼓励其用力咳嗽。弯腰前倾体位能增加腹压,通过咳嗽产生的气流可能带出部分气道异物。该方法适用于异物较小且未完全阻塞气道的情况,若咳嗽无效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改用其他方法。

3、拍背法

适用于婴幼儿及无法站立者。将患者俯卧于施救者前臂,头部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在两侧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拍击方向应向前下方,利用震动使异物松动。可与胸部按压交替进行,但禁止倒提婴幼儿脚部拍背。

4、手指清除

仅适用于可见的口腔异物且患者无咬合反射时。用食指沿颊侧伸入喉部,向外钩取异物。操作前需确保手指清洁,避免将异物推向更深部位。牙齿脱落者、癫痫发作患者禁用此法,尖锐异物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5、就医处理

当上述方法无效或出现面色青紫、意识丧失等完全梗阻表现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疗机构可通过喉镜、支气管镜或环甲膜穿刺等专业手段取出异物。喉部肿瘤、会厌炎等疾病导致的梗阻需同时治疗原发病。

预防异物卡喉应养成细嚼慢咽习惯,避免进食时说笑。儿童需远离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老年人注意假牙固定。建议家庭成员学习急救技能,定期检查家中老人喉部健康状况。若反复发生异物梗阻,需排查喉麻痹、食管狭窄等潜在疾病。急救后仍应就医检查是否存在黏膜损伤或残留异物碎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鼻孔边缘有点红

新生儿鼻孔边缘发红可能是局部刺激或轻微感染引起的,通常与鼻腔分泌物刺激、摩擦或环境干燥有关。若伴随红肿、渗液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新生儿鼻部皮肤娇嫩,频繁擦拭鼻涕或使用吸鼻器可能造成机械性摩擦,导致鼻孔边缘发红。母乳喂养时婴儿面部与母亲皮肤接触也可能引发局部充血。日常护理中,家长需使用柔软棉签蘸温水清洁鼻腔,避免用力擦拭。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可减少干燥刺激。部分婴儿对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敏感,接触后可能出现鼻周皮肤反应,需保持环境清洁通风。

当鼻孔发红伴随黄色分泌物时,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如新生儿脓疱疮。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可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此时皮肤会出现红斑、脓疱甚至结痂。若出现发热、拒奶等全身症状,需警惕新生儿败血症等严重情况。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也可表现为口鼻周围簇集性水疱,但新生儿感染概率较低。先天性梅毒患儿可能出现鼻周黏膜斑伴皮肤溃烂,需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

家长发现新生儿鼻孔持续发红时,应避免自行使用药膏。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后,可薄涂凡士林保护皮肤屏障。观察是否伴有抓挠、哭闹不安等表现,记录红肿变化情况。哺乳期母亲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通过母乳传递的致敏因素。若48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皮温升高、渗液等表现,应立即至儿科就诊排查感染性病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