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肠梗阻是小肠癌常见并发症,可通过胃肠减压、液体复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肿瘤压迫、肠粘连、电解质紊乱、肠壁水肿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引流减轻肠腔压力,缓解呕吐腹胀。需禁食并静脉补充营养,监测电解质平衡。
2、液体复苏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维持循环稳定。每日输液量需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必要时输注白蛋白。
3、药物治疗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减少消化液分泌,配合甲氧氯普胺促进肠蠕动。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哌替啶。
4、手术治疗肿瘤切除或肠造瘘适用于完全性梗阻,术前需评估转移情况。术后需预防吻合口瘘及感染。
建议低渣饮食,少量多餐,避免粗纤维食物。术后定期复查肠镜及肿瘤标志物,出现腹痛腹胀及时就诊。
预防胃肠癌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定期筛查、控制感染等方式实现,需长期坚持综合干预。
1、饮食调整减少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增加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比例。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超过25克,西蓝花、胡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具有抗癌活性成分。
2、习惯改善戒烟限酒可降低消化道黏膜损伤风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胃肠功能调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改善代谢。
3、病原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根除治疗,EB病毒阳性者应加强监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及病原微生物感染。
4、筛查管理40岁以上建议每3-5年进行胃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便隐血试验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
保持理想体重,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出现持续腹痛、便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