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如何调理

|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缺血如何调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缺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调理。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深海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适量饮用绿茶,其含有的茶多酚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增加运动量,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合并心绞痛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

3、控制危险因素

严格监测并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7毫摩尔每升以下。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限制酒精摄入。超重者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

4、药物治疗

硝酸异山梨酯片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阿托伐他汀钙片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有无头痛、肌痛等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超过75%时,可能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支架。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可能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支架通畅情况,避免支架内再狭窄。

心肌缺血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突然用力。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诱发心绞痛。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血压、血糖、用药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40天宝宝喉咙有痰呼呼响怎么办

40天宝宝喉咙有痰呼呼响可通过保持环境湿润、调整喂养姿势、拍背排痰、遵医嘱雾化治疗、必要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喉咙有痰通常由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环境干燥、过敏等因素引起。

1、保持环境湿润

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或放置温水盆增加空气湿度。干燥空气会刺激婴儿呼吸道黏膜,导致分泌物黏稠难以排出。避免使用蒸汽喷雾直接对准婴儿面部,防止烫伤。可定时开窗通风,但需避免冷风直吹。

2、调整喂养姿势

喂奶时抬高宝宝上半身呈30-45度角,喂奶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奶液刺激咽喉部产生痰音。选择小孔奶嘴控制流速,少量多次喂养。母乳喂养时注意含接姿势,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3、拍背排痰

将宝宝竖抱或俯卧于家长大腿,手掌空心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每次2-3分钟,每日3-4次。拍背可帮助松动气道分泌物,但需避开脊柱和肾脏区域。操作时观察宝宝面色,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新生儿胸壁薄弱,力度需轻柔。

4、遵医嘱雾化治疗

若痰液黏稠难咳出,医生可能开具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药物雾化。雾化治疗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稀释痰液,但必须严格按医嘱控制剂量。使用后需清洁面部并喂少量温水,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5、必要时就医

如伴随发热、呼吸急促、口唇青紫、拒奶等症状,需警惕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胸片等检查,确诊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严重气道梗阻需住院进行氧疗或吸痰处理。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呼吸频率、痰液性状及喂养情况。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过敏可能。哺乳期母亲应饮食清淡,限制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若痰音持续超过3天或加重,须前往儿科门诊评估,禁止自行使用止咳化痰药物。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测量体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