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小儿全身麻醉常用药物主要有丙泊酚、七氟烷、氯胺酮、咪达唑仑等。这些药物需由专业麻醉医生根据患儿年龄、体重及手术类型严格调整剂量。
1、丙泊酚丙泊酚是短效静脉麻醉药,起效快且苏醒迅速,适用于短小手术诱导和维持,可能出现短暂呼吸抑制。
2、七氟烷七氟烷为吸入性麻醉剂,血气分配系数低便于调控深度,常用于儿科手术维持期,需警惕恶性高热风险。
3、氯胺酮氯胺酮具有镇痛和镇静双重作用,可保留自主呼吸,适用于基础麻醉或短时操作,用药后需监测精神症状。
4、咪达唑仑咪达唑仑作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多用于术前镇静和顺行性遗忘,需注意与其他麻醉药的协同抑制作用。
家长需配合麻醉医生提供完整病史,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意识恢复情况,避免过早进食饮水。
头脑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环境、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该症状可能由环境闷热、脱水、感染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或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前额。避免直接用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
2、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1500毫升。脱水导致的体温升高可通过补水缓解。
3、调整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摄氏度,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穿着过厚衣物或处于密闭空间。
4、药物干预感染性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自主神经紊乱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持续发热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发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