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登革热被咬后初期可通过局部冷敷、口服补液、镇痛退热、密切观察等方式治疗。登革热通常由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病毒引起,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
1、局部冷敷被叮咬部位可用冷毛巾敷贴缓解红肿瘙痒,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生理盐水冲洗有助于清洁伤口。
2、口服补液发热出汗易导致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维持电解质平衡。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
3、镇痛退热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缓解发热和疼痛,布洛芬适用于成人退热镇痛,儿童需遵医嘱使用退热栓剂。
4、密切观察监测体温变化及是否出现皮疹、出血倾向等预警症状,若持续高热或出现腹痛呕吐需立即就医。
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穿着长袖衣物防蚊,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果汁等流质食物补充营养。
乙肝阻断针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最迟不超过7天,接种时间主要与暴露方式、接种者免疫状态、病毒载量、疫苗类型等因素有关。
1. 暴露方式:皮肤黏膜暴露或针刺伤需立即接种,性接触暴露建议72小时内完成首针。
2. 免疫状态: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需全程接种3针,已接种但抗体不足者需加强1针。
3. 病毒载量:暴露源为高病毒载量携带者时,需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4. 疫苗类型:重组酵母疫苗需按0-1-6月程序接种,汉逊酵母疫苗可缩短至0-1-2月程序。
建议暴露后立即检测乙肝两对半,根据结果调整阻断方案,同时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