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饮食 > 食材营养

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区别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乳酸菌和益生菌常常被人们混淆,但它们在功能、作用机制、适宜环境、稳定性以及来源上都有显著区别。乳酸菌主要参与食物发酵过程,比如酸奶和泡菜,而益生菌则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吸收和增强免疫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择补充哪一种菌群,应该根据个人的健康需求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1、功能:乳酸菌在食物发酵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能将糖类转化为乳酸,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和质地。而益生菌的功能更为广泛,不仅能帮助维持肠道健康,还能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这就像一个是美食的调味师,另一个则是健康的守护者。
2、作用机制:乳酸菌通过产生乳酸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这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有积极影响。益生菌则通过占据肠道中的有利位置,阻止病原菌的入侵,同时还能合成多种对健康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B族和氨基酸。可以说,乳酸菌是通过“酸化”环境来保护我们,而益生菌则是通过“占据领地”来防御敌人。
3、适宜环境:乳酸菌在中性和偏碱性的环境中表现良好,即便在低温下也能存活较长时间,这使得它们在食品保存中广泛应用。益生菌则需要更为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且对氧气非常敏感。这就好比乳酸菌是耐寒的勇士,而益生菌则是需要温室呵护的娇贵之物。
4、稳定性:乳酸菌在干燥或冷藏条件下保持稳定,但在高温或高盐环境中容易失活。益生菌对储存条件要求更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死亡。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5、来源:乳酸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食品如奶制品和蔬菜中,也存在于人体内。益生菌则多从人体肠道和下水道污泥中分离得到,当然也可以通过人工培养获得。
在选择乳酸菌或益生菌时,考虑自身的健康需求是关键。如果是为了预防疾病,益生菌产品可能更为合适;而如果是为了日常保健,乳酸菌制剂则是不错的选择。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并做出合适的选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疝气的症状表现

小儿疝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部位出现可复性肿块,可能伴随哭闹时肿块增大、平卧后消失等症状。小儿疝气通常由先天性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腹股沟肿块

小儿疝气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股沟区域出现柔软肿块,肿块可能在孩子哭闹、咳嗽或用力时更加明显,平躺或安静状态下可能自行回纳。肿块通常无痛感,但若发生嵌顿可能出现红肿、触痛。家长需注意观察肿块变化,避免孩子剧烈哭闹或长时间站立。

2、阴囊肿胀

男性患儿可能出现单侧阴囊异常肿大,尤其在腹压增加时更为明显。肿胀可能随体位改变而消失或缩小,触摸时有囊性感。家长需区分疝气与睾丸鞘膜积液,后者肿胀通常不会随体位变化而改变。

3、哭闹不安

患儿可能因不适感出现频繁哭闹,尤其在肿块突出时更为明显。若发生嵌顿疝,孩子可能出现持续性剧烈哭闹、拒食等表现。家长需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因哭闹导致腹压持续升高。

4、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系统症状,尤其在发生嵌顿时可能出现腹胀、排便困难。这些症状通常与肠管进入疝囊有关,家长需警惕嵌顿风险,及时就医处理。

5、皮肤改变

长期存在的疝气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变薄、发亮,反复突出的疝囊可能造成皮肤摩擦损伤。家长需保持患儿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若发现皮肤发红、温度升高,可能提示嵌顿或感染。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疝气症状时,应避免自行按压肿块,及时带孩子到小儿外科就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孩子剧烈哭闹、长期咳嗽或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对于1岁以内的小儿疝气,部分病例可能自愈,但需定期复查;超过1岁未愈或反复发作的疝气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术后护理需保持伤口清洁,遵医嘱进行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1-3个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