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牙齿矫正的过程主要包括口腔检查、制定方案、佩戴矫治器、定期复诊四个阶段。具体流程涉及牙齿评估、矫治器选择、施加力度调整及保持器使用等环节。
1、口腔检查通过X光片、牙模等全面评估牙齿排列、咬合关系及颌骨发育情况,排除牙周炎等禁忌症,为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检查结果设计矫正目标,选择固定托槽、隐形矫治器等工具,预估治疗周期和费用,必要时需拔牙创造空间。
3、佩戴矫治器安装矫治器后通过金属丝或弹性膜片施加生物力,促使牙槽骨改建。每4-8周复诊调整力度,逐步引导牙齿移动至目标位置。
4、定期复诊全程需配合医生监测进度,矫正结束后佩戴保持器1-2年防止反弹,期间注意口腔清洁并避免过硬食物。
矫正期间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缝刷清洁,避免啃咬硬物,出现托槽脱落或口腔溃疡需及时处理。
拔智齿后邻牙疼痛可能由手术创伤、邻牙受压、干槽症、牙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清创、镇痛药物等方式缓解。
1. 手术创伤智齿拔除过程中器械可能触碰邻牙牙根,导致暂时性牙周膜水肿。建议48小时内冰敷,避免咀嚼硬物,通常3-5天自行缓解。
2. 邻牙受压阻生智齿长期挤压邻牙牙根可能造成隐性损伤,拔牙后压力解除引发钝痛。需拍摄牙片排除根折,疼痛持续需根管治疗。
3. 干槽症拔牙窝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可能放射至邻牙区。表现为剧烈跳痛伴腐臭味,需医生进行碘仿纱条填塞,配合甲硝唑片、头孢克洛胶囊、洛索洛芬钠片控制感染。
4. 牙周炎术前存在的邻牙牙周炎可能因手术刺激急性发作。需进行龈下刮治,配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西帕依固龈液、布洛芬缓释胶囊。
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吸烟饮酒,若疼痛超过1周或伴随肿胀发热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