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胆结石患者饮食需注意低脂高纤,避免胆固醇过高与胆汁淤积,主要控制措施包括限制动物内脏、减少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进食。
1、限制高脂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减少胆汁分泌负担。急性发作期需严格低脂饮食,可选择脱脂牛奶、清蒸鱼类等低脂蛋白。
2、忌油炸油炸食品会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建议改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日常需避免薯条、油条等高油脂加工食品。
3、补充纤维每日摄入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水果推荐苹果、梨等可溶性纤维丰富的品种。
4、规律进食定时定量进餐可维持胆汁规律排放,避免长时间空腹。建议每日4-5餐,每餐七分饱,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
胆结石患者可适量食用冬瓜、薏米等利胆食材,发作期需立即就医。日常建议记录饮食日志,定期复查胆囊超声。
肝功能检查主要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用于评估肝脏代谢、合成及损伤情况。
1、转氨酶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数值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胆红素指标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可评估胆汁排泄功能,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胆道梗阻或溶血性疾病,间接胆红素升高多与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有关。
3、蛋白指标白蛋白和球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白蛋白降低可能提示慢性肝病或营养不良,球蛋白异常升高需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病。
4、其他指标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常见于胆汁淤积,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可能提示肝功能储备不足。
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长期服药者应提前告知医生,异常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进一步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