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什么叫血管性痴呆?

|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叫血管性痴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属于继发性痴呆的一种常见类型。血管性痴呆通常由脑卒中、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语言障碍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脑血管损伤的范围和部位密切相关。

1、病因机制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脑血管病变直接相关。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事件可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多次发作后累积形成多发性脑梗死灶。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慢性脑小血管病变,会导致脑白质疏松和微梗死,逐渐影响认知功能。颈动脉狭窄、心房颤动等疾病也可能通过减少脑血流灌注诱发痴呆。

2、临床表现

血管性痴呆的典型表现包括近事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受损等。患者可能出现计划和组织能力下降,处理复杂任务困难。部分患者伴有情绪不稳、抑郁等精神行为症状。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常呈阶梯式进展,且多伴有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诊断标准

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可显示脑梗死灶、白质病变等血管性改变。Hachinski缺血量表有助于鉴别血管性痴呆与其他类型痴呆。诊断需满足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且脑血管病变与认知损害存在明确因果关系。

4、治疗方法

治疗包括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和改善认知功能两方面。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丁苯酞软胶囊可能有一定帮助。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片、卡巴拉汀胶囊可用于改善认知症状。康复训练和认知刺激治疗也有助于维持功能。

5、预防措施

预防重点在于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保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均衡饮食,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等疾病。已有轻度认知障碍者应加强监测,早期干预。

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进行适度的认知训练如阅读、计算等。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维持基本生活能力。饮食上可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限制高盐高脂饮食。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压老是降不下来怎么办

血压控制不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心理调节和中医辅助等方式改善。高血压通常由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肥胖、压力过大和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香蕉、菠菜等富含钾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运动,如每天步行30分钟或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5mg每日一次、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一次、氢氯噻嗪片25mg每日一次。药物需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3、定期监测:购买家用血压计,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并记录;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血压控制情况;注意监测是否有头晕、头痛、心悸等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 4、心理调节: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适当参与社交活动,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改善心理状态。 5、中医辅助: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中药调理,如天麻钩藤饮、降压片等;尝试针灸疗法,选取百会、曲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中医治疗需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不可替代常规降压药物。 饮食上建议采用DASH饮食模式,多摄入全谷物、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减少红肉和饱和脂肪的摄入。运动方面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不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全面管理血压水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