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如何解毒镇静剂中毒?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解毒镇静剂中毒?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镇静剂中毒可通过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利尿、药物拮抗、血液净化等方式解毒。镇静剂中毒通常由误服过量、自杀倾向、药物滥用、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引起。

1、催吐洗胃

早期发现镇静剂中毒时,若患者意识清醒且无呕吐反射抑制,可采用催吐法清除胃内容物。使用温盐水或专用催吐剂刺激咽部,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排空。对于昏迷患者或服药时间超过1小时者,需立即插管实施洗胃,选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复冲洗,注意防止误吸。洗胃后留置胃管便于后续活性炭灌注。

2、活性炭吸附

未吸收的镇静剂可被活性炭有效吸附,成人标准剂量为50-100克混悬液经胃管注入。对于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需每4-6小时重复给药,持续24-48小时。活性炭能结合多数镇静催眠药,但对锂盐、重金属中毒无效。使用时需监测肠鸣音,肠梗阻患者禁用。

3、导泻利尿

硫酸镁或山梨醇等渗透性泻药可加速肠道残留药物排出,与活性炭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强迫利尿适用于水溶性镇静剂中毒,通过静脉补液与呋塞米注射使尿量维持在200-300毫升/小时。巴比妥类中毒时需碱化尿液促进排泄,维持尿pH值在7.5-8.0。老年及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此法。

4、药物拮抗

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类特异性拮抗剂,静脉注射后1-2分钟起效,首剂0.2毫克缓慢推注,必要时每60秒重复0.1毫克,总量不超过2毫克。纳洛酮可用于阿片类复合镇静剂中毒,起始剂量0.4-2毫克静脉注射。使用拮抗剂需备好呼吸支持设备,防止诱发戒断反应或惊厥。

5、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需在中毒后12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适用于甲醇、乙二醇等伴随中毒或合并急性肾损伤者。血浆置换对苯二氮卓类中毒效果有限,仅在常规治疗无效时考虑。实施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建立双腔静脉通路。

镇静剂中毒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恢复期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家属需妥善保管家中药物,避免儿童及精神障碍患者接触。长期服用镇静剂者应定期评估用药必要性,防止药物蓄积中毒。出现嗜睡、共济失调等早期中毒症状时须立即停用药物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脏囊肿挂什么科?

肝脏囊肿建议挂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肝脏囊肿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寄生虫感染、胆管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部隐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1、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是处理肝脏囊肿的首选科室,尤其适用于囊肿较大或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肝胆外科医生可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囊肿性质,必要时进行穿刺引流或腹腔镜手术。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的囊肿、合并感染或出血的囊肿,以及怀疑寄生虫性囊肿的情况,需优先选择该科室。常见治疗方式包括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硬化术、腹腔镜囊肿开窗术等。

2、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适合处理无明显症状的小型肝脏囊肿。医生会通过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排除其他疾病,并定期随访观察囊肿变化。若囊肿由肝内胆管炎症引起,可能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合并消化不良、轻微腹痛的患者,消化内科可提供药物对症处理。但若随访中发现囊肿快速增长或性质可疑,需及时转诊至肝胆外科。

发现肝脏囊肿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饮食上限制高脂肪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及尿色变化,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