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儿童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预防脱水等方式调理,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建议家长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症状缓解后给予米汤、稀粥等低渣流食,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发病与胃肠黏膜受损有关,表现为呕吐腹泻。
2、补充水分家长需每10-15分钟喂服5-10毫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等,注意少量多次补充。
3、药物治疗细菌性胃肠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性可选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调节肠道菌群。
4、预防脱水家长需密切观察尿量、眼窝凹陷等脱水征兆,出现嗜睡或8小时无尿应立即就医。严重脱水可能需要静脉补液治疗。
恢复期逐步增加香蕉、馒头等易消化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慢性结肠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结肠炎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异常、感染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选择低渣饮食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急性发作期可采用短期间歇性禁食。
2、药物治疗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控制炎症,泼尼松用于中重度活动期,硫唑嘌呤适用于激素依赖者。
3、益生菌补充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腹痛腹泻症状。
4、手术治疗出现肠穿孔、大出血或癌变等并发症时需行肠段切除术,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全结肠切除。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血便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