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卧床老人褥疮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卧床老人褥疮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申剑
申剑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卧床老人褥疮可能由局部受压、皮肤潮湿、营养不良、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减压护理、皮肤清洁、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局部受压

长期卧床导致骨突部位持续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缺血性损伤。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分散压力。

2、皮肤潮湿

汗液、尿液刺激使皮肤屏障功能下降。需及时清洁会阴部,保持床单干燥,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3、营养不良

蛋白质和维生素C缺乏影响组织修复能力。建议每日补充优质蛋白60克以上,维生素C 100毫克,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制剂。

4、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破损皮肤形成溃疡。表现为创面渗液、恶臭,需清创后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严重时口服头孢呋辛抗感染。

每日检查皮肤状况,创面避免受压,摄入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出现发热或创面扩大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胸脊椎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胸椎压缩性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胸椎压缩性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3个月,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脊柱轴向翻身,避免椎体进一步压缩。骨质疏松患者需同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支具固定

佩戴胸腰骶支具6-8周,限制脊柱屈伸活动。支具需每天佩戴20小时以上,仅在卧床时取下,防止肌肉萎缩。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药物。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

4、手术治疗

椎体压缩超过50%或伴神经损伤时需行椎体成形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仍需佩戴支具3个月,逐步恢复活动。

恢复期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做五点支撑法、小燕飞等动作,增强脊柱稳定性。饮食需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含钙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