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多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无须手术,主要通过激光治疗、玻璃体注药、血糖控制及定期随访管理。需手术的情况主要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及晚期增殖性病变。
1、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大量出血导致视力骤降时需行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有关,表现为眼前黑影飘动或视物模糊。可遵医嘱使用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
2、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通过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常见于增殖期病变,伴随闪光感或视野缺损。术前需控制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
3、黄斑水肿顽固性黄斑水肿可考虑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或抗VEGF药物。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相关,表现为中央视野扭曲变形。需联合眼底荧光造影评估。
4、增殖期病变广泛纤维血管增殖伴牵引时需手术干预。特征为视网膜前膜形成和反复出血,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术后需严格监测眼压和眼底变化。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日常保持血糖平稳并避免剧烈运动,出现飞蚊症或视力变化时及时就诊眼科。
上眼皮内部长小疙瘩可能由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结膜结石、皮脂腺囊肿等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异物感或疼痛。
1、睑腺炎: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伴随眼睑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2、睑板腺囊肿:睑板腺排出受阻形成慢性肉芽肿,表现为无痛性硬结。热敷无效时可手术刮除,急性期使用氯霉素滴眼液缓解炎症。
3、结膜结石:结膜上皮细胞堆积钙化导致,异物感明显。表麻下用针头剔除,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修复角膜。
4、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肿物,可能继发感染。需完整手术切除,合并感染时口服头孢克洛抗炎。
避免揉眼并保持眼部清洁,若疙瘩持续增大或影响视力需及时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