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拔牙后干槽症的表现主要有早期疼痛、创口异味、放射痛、骨面暴露。
1、早期疼痛:拔牙后2-3天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止痛药效果不佳,可能伴随耳颞部牵涉痛。
2、创口异味: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或溶解后,腐败物质产生明显腐臭味,口腔清洁无法缓解。
3、放射痛:疼痛向同侧头部、耳部或下颌区域放射,夜间加重,可能伴随低热等全身症状。
4、骨面暴露:拔牙窝内可见灰白色骨面裸露,周围牙龈红肿,触碰时疼痛剧烈伴少量渗血。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复诊,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但勿用力漱口。
补牙后疼痛可能由填充材料刺激、牙齿敏感、继发龋齿、牙髓炎等原因引起。
1、填充材料刺激:补牙材料与牙齿边缘存在微小间隙或热胀冷缩刺激牙髓,表现为咬合酸胀感。通常1-2周可自行适应,若持续疼痛需调整填充高度。
2、牙齿敏感:龋洞较深时牙本质暴露,补牙后冷热刺激传导增强引发短暂锐痛。可使用脱敏牙膏,避免极端温度饮食。
3、继发龋齿:原有龋坏未彻底清除或边缘微渗漏导致细菌再感染,伴随自发痛与食物嵌塞。需去除旧充填体并重新消毒修补。
4、牙髓炎:深龋未及时处理导致牙髓感染,表现为夜间放射性剧痛。需根管治疗清除病变牙髓,配合甲硝唑、布洛芬等药物控制炎症。
术后避免患侧咀嚼硬物,若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肿胀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