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肝脏穿刺检查是一种通过细针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评估病变程度及指导治疗。
1、检查目的:明确肝脏病变性质,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或肿瘤等,为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2、操作方式: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至肝脏获取少量组织,全程约10-20分钟,需局部麻醉。
3、适用情况:疑似肝癌、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分期评估或移植后排斥反应监测等。
4、风险控制: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出血或胆汁漏,严重并发症概率极低,需术前评估凝血功能。
检查后需卧床观察6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或头晕应及时告知医生。
肝脏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腹胀等。症状发展通常呈现从早期代偿期到晚期失代偿期的渐进过程。
1、乏力:肝细胞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表现为持续疲劳感,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有关,需检查肝功能指标。
2、食欲减退:胆汁分泌异常影响消化功能,伴随厌油腻、恶心等症状。常见于慢性肝炎患者,建议少食多餐并补充维生素B族。
3、皮肤黄染: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黄疸,可见巩膜和皮肤黄染,尿液呈浓茶色。提示可能存在胆管梗阻或肝硬化,需立即就医。
4、腹胀:门静脉高压导致腹水形成,腹部膨隆伴下肢水肿。晚期肝病典型表现,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腹围变化。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日常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肝硬化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腹部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