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范围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具体目标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调整。
1、空腹血糖成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7.0mmol/L,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5.0-8.3mmol/L。监测时需保证8小时未进食。
2、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0.0mmol/L,年轻患者建议控制在<7.8mmol/L。进食后计时需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
3、睡前血糖睡前血糖建议维持在5.6-7.8mmol/L,避免夜间低血糖。使用胰岛素者需根据医嘱调整晚间用药。
4、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多数患者应控制在7%以下,年轻患者建议6.5%以下。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维持血糖稳定。
餐后血糖19毫摩尔每升属于严重高血糖,通常需要住院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风险血糖值超过16.7毫摩尔每升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静脉补液和胰岛素治疗。
2、器官功能损害长期严重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视网膜出血等靶器官损害,住院可进行多系统评估。
3、治疗方案调整住院期间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泵或强化治疗方案,必要时使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基础-餐时方案。
4、并发症筛查需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等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排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建议立即携带血糖监测记录就诊,住院期间配合营养科制定的糖尿病饮食方案,稳定后需定期复查血糖和并发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