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头晕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消化道出血头晕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消化道出血头晕可能由失血性贫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应激反应、脑供血不足、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止血治疗、补液扩容、输血支持、病因治疗、药物调整等方式缓解。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心悸、乏力等症状,头晕多与失血导致的缺氧或血压波动相关。

1. 失血性贫血

急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会导致血红蛋白下降,血液携氧能力减弱引发脑缺氧。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诊,轻度贫血可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中重度贫血需输注浓缩红细胞。同时应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长抑素等药物控制出血。

2. 低血容量性休克

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脑灌注不足引发眩晕。需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使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扩容,必要时输注血浆代用品。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速度,同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介入栓塞治疗。

3. 应激反应

消化道出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剧烈波动和血管痉挛。患者可伴随冷汗、恶心、眼前发黑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需保持平卧位避免摔倒,静脉推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改善微循环,出血控制后头晕多自行缓解。长期应激状态可考虑短期使用艾司唑仑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4. 脑供血不足

基础存在脑血管病变者,失血后易诱发后循环缺血。常见于老年患者合并动脉硬化,出现视物旋转、步态不稳等小脑症状。需排查头颈部血管情况,出血稳定后可使用尼莫地平片改善脑血流,严重者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避免快速改变体位诱发直立性低血压。

5. 药物副作用

部分止血药如血凝酶注射剂可能引起短暂血压升高,抗凝药逆转剂如维生素K1注射液过量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需调整用药方案,监测凝血功能。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钠肠溶片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镁缺乏性眩晕,需定期检测电解质。

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头晕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采取头低脚高位增加脑部供血。恢复期建议分次少量进食温凉流质,选择高铁食物如鸭血、猪肝等,避免辛辣刺激及粗硬食物。逐步增加床边活动量,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每日监测血压和心率。出血停止两周后可开始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但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胃镜,按医嘱调整抗凝药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便形状正常次数多是怎么回事

大便形状正常但次数增多可能由饮食因素、肠道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1、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速肠道蠕动,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但无形状改变。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豆类、粗粮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2、肠道功能紊乱:

精神压力或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肠蠕动异常,可表现为排便频繁。可通过规律作息、腹部按摩等方式改善,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

3、肠易激综合征:

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或脑肠轴失调有关,典型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伴腹胀。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缓解痉挛,或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保护肠黏膜。

4、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胃肠蠕动,常伴心悸、消瘦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使用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

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生冷辛辣食物,若持续两周未缓解或出现体重下降应及时消化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