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霉菌性阴道炎通常不会直接导致阴道出血,但可能因炎症刺激或搔抓损伤黏膜引发少量出血,需警惕合并其他疾病如宫颈炎、子宫内膜病变等。
1. 炎症刺激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剧烈瘙痒时搔抓可能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表现为血性分泌物。治疗需使用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药物。
2. 合并感染若同时存在细菌性阴道病或滴虫性阴道炎,混合感染可能加重黏膜损伤。需联合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并复查白带常规。
3. 宫颈病变宫颈息肉、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疾病可能被误认为霉菌感染出血。建议进行TCT和HPV筛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活检明确诊断。
4. 激素波动围绝经期或口服避孕药导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加重阴道黏膜脆弱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黏膜状态。
出现持续出血或出血量增多时应及时妇科就诊,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
宫颈糜烂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腰骶部酸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症状宫颈糜烂早期表现为白带增多、颜色发黄或带有血丝,进展期可能出现同房后出血、下腹坠胀感,严重者可能合并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消糜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抗炎、促进上皮修复作用,需配合医生完成疗程。
3、物理治疗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常用激光、冷冻、微波等物理方法消除糜烂面,治疗后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创面出血。
4、手术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者,可考虑宫颈锥切术或利普刀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宫颈恢复情况。
日常应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洗,治疗期间禁止同房,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