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帕金森

帕金森的针灸处方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帕金森的针灸处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春香
张春香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副主任医师
帕金森病的针灸治疗并非治愈性手段,但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帮助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运动障碍与非运动症状。以下是帕金森病针灸处方的方向及相关建议。
1、针灸对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和可缓解的症状
针灸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减少神经炎症,改善神经递质失衡起作用。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轻震颤、肌肉僵硬等主要症状,同时针对帕金森患者经常伴随的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睡眠问题等也有一定效果。
常见的穴位包括百会穴调节神经功能,合谷穴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太冲穴缓解肌肉僵硬。适用于不同患者症状的具体穴位选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并进行。
2、帕金森针灸处方的常用穴位与使用原则
① 头部穴位:百会、风池、大椎。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缓解头晕、震颤等症状,尤其对帕金森患者的易疲劳有一定作用。
② 四肢穴位:合谷、阳陵泉、曲池。针对肢体震颤和僵硬问题,这些穴位有助于改善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③ 面部与胸腹穴位:足三里、内关、中脘。该组合适用于缓解非运动症状,如胃肠功能障碍、头晕不适等问题。
针灸需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进行个性化治疗。应由专业针灸医生实施,务必把握穴位深度与刺激强度,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副作用。
3、针灸的频率及注意事项
建议帕金森患者开始每周针灸2至3次,症状改善后可以逐步调整为每周1次进行维持治疗。整个疗程通常需要坚持12周以上。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补充适量营养、避免熬夜,并尽量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更好。例如,可以尝试搭配太极拳、散步,增强肌肉力量与灵活性。
然而需注意,个别患者可能对针灸针感敏感,出现轻微不适或皮肤刺激。治疗前应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能正确理解治疗方式和预期效果。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虽不能替代药物和手术,但对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建议选择具备资质的传统中医师,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合理安排针灸疗程,结合药物治疗与日常康复训练可获得最佳效果。如果症状未改善,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策略,避免延误病情控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为你盘点3个疗法

帕金森病常表现为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不稳,针对该病的治疗可选药物、手术和康复训练等方法,具体治疗需根据病情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方案。 1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① 震颤:通常为静止性震颤,多见于患者的一侧肢体,表现为不自主的抖动,常从手指开始,也被称为“搓丸样动作”。 ② 运动迟缓: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动作减慢,或活动的幅度逐渐变小,如写字字越写越小。患者可能在步行时表现为步伐拖沓,难以迈步,严重时会出现冻结现象。 ③ 肌强直:表现为全身或肢体的僵硬,患者感觉活动费力,严重者可能无法完成复杂动作。 ④ 姿势不稳:患者的平衡能力下降,容易跌倒。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合并其他神经功能异常,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和认知障碍等。针对这些症状,尽早就医至关重要。 2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通过以下方法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① 药物治疗:药物是帕金森病的一线治疗选择。最常用的是左旋多巴类药物,如息宁,可提高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缓解震颤和运动迟缓。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以及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等,也可辅助缓解症状。药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剂量,避免出现药物相关副作用,如运动并发症和幻觉。 ② 手术治疗:对药物治疗效果差或药物副作用明显的患者,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这种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脑部特定区域,改善震颤、动作迟缓等症状。另一方法为毁损术,通过破坏特定脑组织,减轻症状,但该方法已较少使用。手术需由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 ③ 康复训练:日常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强化患者的平衡、步态、手部精细动作和语言能力,可延缓症状进展。比如,练习太极拳、瑜伽、步行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减轻肌肉僵硬。语言治疗可帮助改善言语不清的问题。 帕金森病患者应重视症状表现的早期识别,及时寻求专业治疗。药物、手术和康复训练在延缓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显著。建议定期复诊,并咨询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家属的陪伴和心理支持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