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耳朵里有脓液体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1、外耳道炎挖耳或游泳进水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痛、瘙痒伴黄色分泌物。建议用生理盐水清洁后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
2、中耳炎感冒引发咽鼓管功能障碍,脓液积聚鼓室导致耳闷、听力下降。需用苯酚甘油滴耳液消炎,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必要时鼓膜穿刺排脓。
3、鼓膜穿孔外伤或炎症导致鼓膜破损,可见血性脓液流出伴耳鸣。禁止自行冲洗,应使用洛美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较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
4、胆脂瘤型中耳炎上皮细胞堆积形成胆脂瘤破坏骨质,出现恶臭脓液和剧烈头痛。必须手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联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
避免耳道进水,棉签仅清洁外耳道,出现发热或眩晕需立即就医。急性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声带息肉手术通常采用激光或传统手术切除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取决于息肉大小、位置及患者个体情况。
1、激光手术二氧化碳激光常用于较小息肉切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术后需禁声1-2周避免声带粘连。
2、传统手术较大息肉或广基型息肉需喉镜下显微器械切除,术中需精确保护声带黏膜,术后可能需配合雾化治疗。
3、联合治疗部分病例需结合激光消融与器械修剪,术后需语言训练纠正错误发声习惯,降低复发概率。
4、术后护理两种术式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术后1个月复查喉镜评估声带愈合情况,职业用声者需延长休声期。
术后3天内建议流质饮食,恢复期避免咳嗽和清嗓动作,长期需纠正过度用声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