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耳朵进水可通过倾斜头部单脚跳、用棉签吸附、热敷促进蒸发、就医吸引等方式处理。水滞留可能由外耳道弯曲、耵聍堵塞、鼓膜穿孔、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倾斜跳脚将进水耳朝下,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使水流出,适合浅表进水,避免用力摇晃头部。
2、棉签吸附用消毒棉签轻贴外耳道壁吸附水分,禁止深入掏挖,防止损伤皮肤或推挤耵聍。
3、热敷蒸发温热毛巾敷耳周可扩张血管促进水分蒸发,温度不超过40℃,避免烫伤。
4、医疗吸引若出现耳闷胀痛或听力下降,可能合并耵聍栓塞或感染,需耳鼻喉科用专业吸引器清理。
游泳时可佩戴耳塞预防进水,避免用尖锐物掏耳。若进水后出现眩晕、流脓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流青鼻涕常见于病毒性感冒、细菌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早期多为清水样鼻涕,进展可呈黄绿色脓涕。
1、病毒性感冒鼻病毒等感染引发鼻腔黏膜充血,初期流清涕,2-3天后可能变稠。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缓解症状,同时多饮温水。
2、细菌性鼻窦炎继发细菌感染时鼻腔分泌物变黏稠呈青绿色,伴有头痛或面部压痛。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关,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
3、过敏性鼻炎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后出现大量清水样鼻涕,可能伴随眼痒。建议家长避免让孩子接触尘螨,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4、慢性鼻炎长期炎症刺激导致鼻黏膜增生,鼻涕黏稠发青。可能与空气污染有关,需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通窍鼻炎片或香菊胶囊控制炎症。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用力擤鼻,若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发热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