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踝关节的运动形式四种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踝关节的运动形式四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踝关节的运动形式主要有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四种。

1、背屈

背屈是指足部向上抬起,使足背向小腿方向靠近的运动。这种运动主要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肉群协同完成。背屈动作在行走时帮助足部离开地面,也是下楼梯或下坡时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动作。背屈活动度正常范围为15-20度,活动受限可能提示踝关节前侧韧带损伤、跟腱挛缩或腓总神经损伤等病理情况。

2、跖屈

跖屈是足部向下踩踏,使足底远离小腿的运动。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是完成跖屈的主要肌群。该动作占日常步态周期中60%的活动时间,对行走、跑步和跳跃等动作提供推进力。正常跖屈角度为40-55度,活动受限常见于跟腱断裂、踝关节后侧撞击综合征或小腿三头肌挛缩等情况。

3、内翻

内翻表现为足底向内侧旋转,同时伴有足弓抬高的复合运动。胫骨后肌、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共同参与内翻动作。这种运动在行走时帮助适应不平地面,也是足球内脚背踢球的基础动作。内翻过度可能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而活动受限则可能与腓骨肌腱炎、距下关节炎等疾病相关。

4、外翻

外翻是足底向外侧旋转且足弓降低的运动,由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第三腓骨肌主导完成。该动作在维持站立平衡和行走时防止内翻过度中起关键作用。外翻活动度异常增大可能提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而活动受限则常见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或创伤后关节僵硬等状况。

踝关节的四种基本运动形式共同维持下肢功能,建议通过提踵练习、弹力带抗阻训练等方式增强踝周肌群力量。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选择稳定性好的运动鞋,避免在不平整地面进行高强度活动。若出现持续踝关节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韧带损伤或骨性结构异常。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嘌呤高的人可以吃海参吗

嘌呤高的人一般可以适量吃海参,但需结合个体尿酸水平及病情控制情况调整食用量。海参属于中低嘌呤食物,每100克嘌呤含量约4-18毫克,远低于高嘌呤海鲜(如沙丁鱼、带鱼)。

海参的嘌呤含量与加工方式相关,干海参因水分蒸发嘌呤浓度略高,但实际摄入量较少。其富含优质蛋白、多糖及微量元素,有助于调节免疫且脂肪含量低,对代谢负担较小。中医认为海参性温平,可滋阴补肾,适合部分痛风缓解期患者作为营养补充。需注意避免与啤酒或动物内脏同食,防止嘌呤叠加效应。每日建议食用量不超过50克(湿重),急性发作期应暂停食用。

少数对海鲜过敏或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海参的皂苷成分可能影响尿酸排泄,若食用后出现关节红肿或血尿酸波动,应及时停用并复查尿酸。同时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引发腹胀等不适。

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定期监测血尿酸值。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增加低脂乳制品和新鲜蔬菜摄入,避免熬夜及剧烈运动诱发痛风。若尿酸持续超过540μmol/L或伴肾结石,应严格限制所有海鲜摄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