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吃中药感冒了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吃中药感冒了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服用中药后出现感冒症状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体质敏感、外感风寒、用药不当或原有疾病加重等因素有关。中药治疗感冒需辨证施治,常见证型包括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可通过调整用药、加强保暖、多饮水等方式缓解。

1. 药物成分刺激

部分中药含有辛温解表成分如麻黄、桂枝,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类似感冒的鼻塞流涕。体质敏感者服用含荆芥穗、防风等发散药材时,可能出现短暂恶寒发热反应。建议暂停用药观察,症状持续需咨询中医师调整方剂。

2. 外感风寒诱发

服用解表中药期间毛孔开放,未注意保暖易受风寒侵袭。常见于服用桂枝汤类方剂后吹风受凉,表现为头痛项强、喷嚏频作。可用生姜红糖水驱寒,配合玉屏风颗粒增强卫气。

3. 体质辨证偏差

风寒体质误用银翘片等清热药可能加重畏寒,风热体质误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致咽痛发热。典型误治表现为原症状未缓解又新增咳嗽痰黄,需改用桑菊感冒片或小柴胡颗粒纠偏。

4. 原有疾病加重

慢性鼻炎患者服用辛夷花可能诱发鼻窦炎症状,过敏性体质用含蝉蜕方剂可能加重流涕。此类情况需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抗过敏,或改用参苏感冒片扶正祛邪。

5. 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与西药感冒药联用可能增强发汗导致虚脱,如连花清瘟胶囊与对乙酰氨基酚片同服。服药期间出现心悸汗多应停用,必要时服用生脉饮口服液益气固脱。

服用中药期间出现感冒症状应记录体温变化与具体表现,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食用葱白粥、紫苏叶煮水等食疗方。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惊厥需立即停用中药,到中医内科或呼吸科就诊,携带所用药物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相互作用。日常煎药需严格掌握火候与服用时间,体质虚弱者建议从半量开始逐步适应药性。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4个月宝宝喉咙一直有痰呼呼响怎么办

4个月宝宝喉咙有痰呼呼响可通过拍背排痰、调整体位、补充水分、雾化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喉咙有痰可能与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环境干燥等因素有关。

1、拍背排痰

家长可将宝宝竖抱,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轻拍背部,帮助松动痰液。拍背时避开脊柱和腰部,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该方法适用于痰液黏稠但无发热的情况,若拍背后出现呕吐或咳嗽加剧需停止操作。

2、调整体位

睡眠时抬高宝宝头部15-30度,使用毛巾折叠垫于肩颈部。哺乳后保持竖抱20分钟再平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体位调整对喉软骨软化或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痰鸣音效果较明显,家长需观察宝宝呼吸是否改善。

3、补充水分

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次数,两次喂奶间可喂食5-10毫升温水。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50%-60%,避免痰液脱水变稠。该方法适合环境干燥或轻度感冒引起的痰液黏稠,但不可强行灌水以免呛咳。

4、雾化治疗

遵医嘱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每日1-2次。雾化器面罩需紧贴面部,每次吸入10-15分钟。该方式适用于支气管炎或肺炎导致的痰液阻塞,家长需观察宝宝是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5、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过敏因素引发痰液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禁止自行使用止咳化痰药,4个月婴儿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家长需记录用药后痰液性状变化。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滴鼻清洁鼻腔,哺乳妈妈饮食宜清淡。若痰鸣音伴随发热、呼吸急促、拒奶等症状,或持续超过3天无改善,需立即就医排查毛细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家长护理期间应密切监测宝宝呼吸频率和面色变化,夜间睡眠建议使用婴儿监护仪。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