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新生儿感染可能由产道定植菌上行感染、分娩时接触污染物、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医疗器械污染等原因引起。
1、产道定植菌母体产道中的B族链球菌或大肠杆菌可能在分娩过程中侵入新生儿呼吸道或消化道,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治疗需静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
2、接触污染物分娩时接触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或医护人员手部带菌,易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脐部红肿、脓性分泌物。需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配合头孢呋辛静脉给药。
3、皮肤屏障缺陷新生儿表皮角质层薄弱易被白色念珠菌侵袭,表现为皮肤皱褶处红斑脱屑。治疗选用制霉菌素洗剂涂抹,严重时口服氟康唑混悬液。
4、医疗器械污染气管插管或留置针等医疗操作可能引入铜绿假单胞菌,引发肺炎或败血症。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广谱抗生素。
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变化,注意脐部消毒与皮肤清洁,喂养时严格消毒奶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小孩发烧伴随喘气粗急促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等方式缓解。
1. 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孩子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保持室温适宜,减少衣物包裹,帮助散热。
2. 药物退热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发热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3. 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能与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关,表现为咳嗽加重、痰液黄稠。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
4. 支气管扩张剂哮喘或支气管痉挛时可能出现呼气延长、哮鸣音。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溶液、异丙托溴铵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可缓解气道痉挛。
家长需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少量多次喂温水,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如出现口唇发绀、嗜睡或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钟,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