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新生儿败血症可能由产前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1、产前感染:母亲存在绒毛膜羊膜炎、尿路感染等疾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上行感染胎儿。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血培养检查,常用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
2、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接触产道病原体或操作污染导致,常见于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的情况。需严格消毒接生操作,对高危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选用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3、产后感染:通过脐部、皮肤或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与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当有关。家长需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探视人员直接接触,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药物。
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IgG抗体水平低易发生严重感染。建议母乳喂养提供免疫球蛋白,重症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必要时进行白细胞输注。
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发热、喂养困难、皮肤苍白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注意维持适宜环境温度,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
小孩发烧伴随喘气粗急促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等方式缓解。
1. 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孩子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保持室温适宜,减少衣物包裹,帮助散热。
2. 药物退热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发热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3. 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可能与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关,表现为咳嗽加重、痰液黄稠。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
4. 支气管扩张剂哮喘或支气管痉挛时可能出现呼气延长、哮鸣音。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溶液、异丙托溴铵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可缓解气道痉挛。
家长需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少量多次喂温水,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如出现口唇发绀、嗜睡或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钟,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