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如何紧急处理心肌梗死

|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紧急处理心肌梗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夏长军
夏长军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主任医师
心肌梗死是致命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一旦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同时采取应急措施以争取时间。核心措施包括保持安静、尽快服用阿司匹林、协助深呼吸、监测病情。
1、清楚识别心肌梗死的症状
心肌梗死常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胸痛,伴随左臂、下颌、肩膀放射性疼痛、气短、恶心、出冷汗等症状。若这些症状突然发作且持续超过15分钟,需高度警惕,这是心肌梗死的典型信号。同时,部分特殊患者如老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可能以非典型症状为主,例如疲劳、消化不良感。而快速识别症状是争取治疗时间的关键。
2、采取紧急自救措施
(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是争取及早接受专业治疗的必要前提。
(2)患者避免行动,改为原地平卧或半躺,以减轻心脏负担。
(3)在确保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咀嚼一片阿司匹林(剂量150-300mg)。阿司匹林可以抗凝,防止血栓扩展,加重心肌梗死。
(4)若患者有平时服用的硝酸甘油,也能在医生建议下舌下含化,但需注意不能过量,以免导致血压过低引发危险。
(5)帮助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以稳定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3、医院专业治疗措施概述
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式:
(1)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短(通常6小时内),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或阿替普酶以快速溶解血栓。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插入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是目前针对心肌梗死的首选手段。
(3)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血管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通过新建血流通道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心肌梗死的抢救争分夺秒,若感觉症状异常,应正确识别并尽快采取措施急救,送医及时是关键。即使发作后成功获救,患者也应进行全面检查和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疾病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肌梗死有什么后遗症

心肌梗死可能由冠状动脉阻塞、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后遗症。心肌梗死后遗症通常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脏功能下降、心理障碍等症状。 1、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日常护理包括低盐饮食、限制液体摄入,药物治疗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20mg/次,每日1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片5mg/次,每日1次。 2、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可能损伤心脏电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日常护理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药物治疗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25mg/次,每日2次、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片200mg/次,每日1次。 3、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可能再次狭窄,导致心绞痛。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日常护理包括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平稳,药物治疗可使用硝酸甘油片0.5mg/次,舌下含服、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片10mg/次,每日3次。 4、心脏功能下降: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日常护理包括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心脏康复训练如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5、心理障碍:心肌梗死后患者可能因疾病影响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日常护理包括心理疏导、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或使用抗抑郁药如舍曲林片50mg/次,每日1次。 心肌梗死后遗症的管理需要综合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干预。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高纤维,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运动方面可选择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逐步增加强度。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定期复查心脏功能,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影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