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在急性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应及时处理。心肌梗死过程中由于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从而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主要针对病因需要综合采取药物、电击、手术等干预措施。
1、病因分析:为什么心肌梗死会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时,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破坏正常的电信号传导途径。
生理因素:心肌缺血后电解质紊乱,比如钾、钠离子不平衡,更容易诱发异常电活动。
病理原因:心肌梗死形成的瘢痕组织是电信号传播的障碍点,从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异位电生理活动。
外部因素:精神压力、过度体力活动可能突然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律失常。
临床上,室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发展为室颤心室颤动,后者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2、如何应对心肌梗死引发的心律失常?
应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对早期室性问题改善显著。
电解质替代如补钾:纠正低钾血症以维持心肌细胞正常电生理活动。
器械治疗:
紧急电击除颤:尤其对室颤患者,可通过心脏除颤仪恢复正常心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针对反复发作的患者,预防猝死。
手术干预: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如支架植入或冠脉搭桥:恢复心肌供血供应,从基础改善心律紊乱状况。
3、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的护理和预防极为重要。
营养调控:低盐低脂饮食,增加高钾、高镁食物如香蕉、坚果摄入,预防电解质失衡。
药物依从性:严格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减少心梗复发几率。
心理管理:避免情绪过度波动,保持稳定的心态,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针对心肌梗死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及时就医能够显著改善局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定期复查心脏功能、调整治疗方案、规范健康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怎么回事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2、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可能阻塞冠状动脉血流,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出汗等症状。治疗包括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抗凝药物如肝素、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

3、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暂时性狭窄,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胸痛、心悸等症状。治疗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4、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活动后胸痛、乏力等症状。治疗包括减少体力活动、吸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