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血小板压积低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小板压积低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小板压积低可能由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骨髓检查、脾脏超声、药物调整、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 骨髓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伴随乏力、出血倾向,需进行骨髓穿刺确诊,可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环孢素等药物。

2. 脾亢因素

肝硬化等引发脾脏过度破坏血小板,伴随脾肿大、白细胞减少,需评估脾切除指征,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区放射治疗。

3. 药物影响

化疗药物、抗生素等可能抑制巨核细胞增殖,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或联用升血小板药物。

4. 免疫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伴随关节痛、皮疹,需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增加红枣、花生衣等富含铁元素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指标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肺炎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小儿肺炎日常护理需重点关注环境管理、饮食调整、症状监测和预防交叉感染,可通过保持空气流通、补充营养、观察呼吸状态及隔离防护等措施降低并发症风险。

1、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家长需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玩具和家具表面。

2、饮食调整

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菜泥,少量多餐。家长需保证每日水分摄入,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避免呛咳。

3、症状监测

家长需定时测量体温,记录咳嗽频率和痰液性状,观察有无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表现。出现嗜睡或拒食应立即就医。

4、感染防控

患儿餐具毛巾单独消毒,接触前后家长需洗手。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隔离。

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拍背排痰,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部炎症吸收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