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胆结石可通过药物溶石、体外碎石、饮食调节、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胆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细菌感染、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
1、药物溶石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药物可溶解胆固醇结石,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结石,需配合低脂饮食并定期复查超声。
2、体外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通过高频声波粉碎结石,适用于单发且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结石,术后需配合药物促进碎石排出。
3、饮食调节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补充,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空,降低结石增大风险。
4、中医调理金钱草颗粒、胆宁片等中成药具有利胆排石功效,配合针灸刺激胆经穴位可改善胆汁淤积症状。
无症状胆结石可暂观察,但出现发热、黄疸或持续腹痛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并保持适度运动。
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具体项目涉及肝功能五项、肾功能三项等常规检测。
1、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数值升高可能与肝炎、脂肪肝等有关,需结合影像学进一步诊断。
2、胆红素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可评估胆汁代谢情况,异常升高提示胆道梗阻或溶血性疾病,常伴随皮肤黄染等症状。
3、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水平降低可能提示慢性肝病或营养不良,需配合前白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肝脏合成功能。
4、肌酐尿素肌酐和尿素氮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核心指标,数值异常升高需警惕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伴随少尿或水肿。
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长期服药者应提前告知医生,结果异常时建议专科复查并完善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