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内眼睑长小白点可能由睑腺炎、结膜结石、睑板腺囊肿或病毒感染引起。
1、睑腺炎:睑腺炎是睫毛根部腺体感染导致,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小脓点。可热敷促进排脓,避免挤压,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或妥布霉素滴眼液。
2、结膜结石:结膜上皮细胞堆积形成黄白色颗粒,常伴随异物感。无症状无须处理,严重时需医生用针头剔除,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燥。
3、睑板腺囊肿:睑板腺阻塞引发无痛性硬结,可能继发感染。早期热敷帮助消退,反复发作需手术刮除,合并感染时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或夫西地酸滴眼液。
4、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可导致眼睑水疱或溃疡。需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滴眼液,合并细菌感染时联用抗生素。
避免揉眼并保持眼部清洁,若白点持续增大或影响视力应及时就医。
泪道堵塞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感染、外伤损伤、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泪道冲洗、抗生素治疗、泪道探通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方式治疗。
1、先天性异常部分新生儿因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导致膜性阻塞,表现为出生后持续流泪。多数患儿在6个月内自愈,严重者可进行泪囊按摩或泪道探通。
2、炎症感染慢性结膜炎或鼻窦炎可能引发泪小管炎,导致黏膜肿胀阻塞。典型症状为眼部分泌物增多伴按压痛,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配合口服头孢克洛治疗。
3、外伤损伤眼眶骨折或化学烧伤可能造成泪小管断裂,常见于事故后突发性流泪。需通过手术修复损伤部位,术后配合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黏膜修复。
4、肿瘤压迫泪囊区肿瘤或鼻腔新生物可能机械性压迫泪道,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溢泪。需CT明确占位性质后行肿物切除联合泪道重建术。
日常注意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出现持续流泪伴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诊眼科。哺乳期母亲发现婴儿眼睑黏连时,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柔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