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尿常规检查细菌偏高可能由标本污染、饮水不足、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感染程度。
1、标本污染采集过程中未清洁会阴或容器污染可能导致假阳性,建议重新留取清洁中段尿复查,无须特殊治疗。
2、饮水不足尿液浓缩会使细菌计数相对增高,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可稀释尿液,观察指标变化。
3、尿路感染可能与尿道短、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常伴尿频尿急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抗菌药物。
4、泌尿系统结石结石滞留易滋生细菌,多伴随腰痛血尿。需通过B超确诊,药物可选坦索罗辛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留尿时注意清洁外阴,持续异常需完善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
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直径分别约为2-3毫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1-2毫米(跨髂血管处)及3-4毫米(膀胱壁内段),实际数值存在个体差异。
1、肾盂连接部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直径约2-3毫米,是结石最易嵌顿的位置之一。
2、跨髂血管段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形成第二狭窄,直径约1-2毫米,此处管腔受血管压迫易变形。
3、膀胱壁内段穿行膀胱壁的部分长约1.5厘米,末端直径约3-4毫米,具有抗尿液反流功能。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以预防结石形成,出现腰痛或血尿应及时泌尿外科就诊。